原标题:16年84900毫升 武汉大学这位教授第200次无偿献血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黄洁如、实习生李小雪、王思佳)11月15日上午,在武汉血液中心,潘迎春躺在捐血椅上,眉目舒展,嘴角带笑,鲜红的血液从她的左臂缓缓流出,这是她第200次无偿献血。
今年52岁的潘迎春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秦义无偿成分献血献身队的一员。
“2008年1月,我来到武汉血液中心第一次进行成分捐血,”潘迎春向记者讲解,成分献血是捐献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例如血小板。血小板可再生,所以成分捐血对献血者的身体没有伤害,捐赠的血小板需要挽救病人,对个人身心和社会公益都是有益的,要破除对献血这件事的误会。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捐血科的护士谢晋告诉他记者,“成分鲜血的献血者大多是一只手臂采血,一只手臂还输。而潘老师右臂的血管条件不是很好,每次献血不能用左臂,献上一次成分血要坚决两个小时一动不动,很辛苦。而且,潘老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还是抽时间定期来献血,让我们很感动。”
据统计,2004年至今,潘迎春使用权捐献全血、成分血共计200次,总计血量84900毫升,相等于17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能够协助挽回至少350人的生命。平凡的小事,她坚持了16年,做了极致。
为表彰潘迎春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激励更多的人重新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秦义无偿成分捐血献身队队长秦义向潘迎春献花缅怀。感召队的其他成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潘教授为榜样,坚决献血,直到无法献为止。
http://hb.sina.com.cn/news/sh/2020-11-16/detail-iiznezxs2043587.shtml